来源:烟台新闻网|时间:2017-7-14|栏目:新闻
道长致祭文
渔灯文化展馆揭牌
大众网烟台2月10日讯 农历正月十四上午10点,芦洋第28届渔灯文化节暨祭海大典开幕仪式和芦洋渔灯文化展馆揭牌仪式在烟台开发区芦洋居委会龙王庙广场举行。祭龙祈福、叩谢神龙、秧歌表演……现场热闹的场景让人们近距离领略了500年胶东渔灯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28届渔灯文化节暨祭海大典开幕仪
农历正月十四上午10点,伴着喜庆的锣鼓声,第28届渔灯文化节暨祭海大典开幕仪式和芦洋渔灯文化展馆揭牌仪式在龙王庙广场正式开始。现场举行了祭龙祈福、芦洋龙王庙道长致祭文、渔船民叩谢神龙、敬香等多个环节。虽然天气寒冷,但是挡不住渔民们的热情,整个渔村都笼罩在浓烈的节日气氛中。仪式结束后,龙王庙广场秧歌表演开始,群众自由进港送灯祭船。
芦洋居委会,是一个1000多户的大型渔村。渔灯节是群众自发性的传统民俗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四举办,传承已达500多年历史,主要活动有沿街秧歌表演、祭海祭船和燃放鞭炮等。现成为国家非遗项目“胶东渔灯节”和“中国渔灯文化之乡”最重要的发祥代表地,并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28届渔灯文化节暨祭海大典开幕仪式
“渔灯节”最早是从我国传统的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派生出来的,正月十五农村种地的老百姓讲究送灯,主要是祈求五谷丰登,可称送“农灯。沿海渔村也送灯,顺理成章称为“送渔灯”,渔民祈盼一帆风顺“海神护佑”,并且他们选中正月十三和十四,作为自己的“送灯节”,这就是“渔灯节”。
秧歌表演
舞龙表演
现在的渔灯节已是一个热闹喧嚣、富于地方文化的渔民盛典,已经成为了渔民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渔家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其他传统民俗文化不能涵盖的。现在,除了传统节目唱大戏之外,渔灯节还把渔家歌舞、大秧歌等特色节目引入了节日庆典,使得整个节日充满了时代气息。正因为其深具人文魅力,2006年,胶东渔灯节被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该节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省文化厅授予胶东渔灯节“山东省著名文化品牌”称号。
上一篇:围甲 北京今战强敌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