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烟台新闻网|时间:2016-11-21|栏目:女人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港口物流园至上海港航线开通。记者 瞿祥涛 摄
荆楚网消息(记者瞿祥涛 通讯员周明德)8月26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满载135个集装箱汽车零部件的轮船,驶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港口物流园军山(纱帽)港区,将直航至上海集并。15天后,这批“武汉造”将抵达遥远的伊朗。
这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25年来,开通的首条长江至上海的江海直达航线。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港口物流园也借此吹响了打造武汉西南航运枢纽的号角。
目前,该区已制定《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港口物流“十三五”发展规划》。该区管委会主任李忠说:“到2020年,港口物流园的物流通过能力和物流量将双双达到亿吨以上,集装箱突破200万标箱,汽车滚装达80万辆。”
发力航运源于现实需要
每年运出汽车百万辆 运进大量钢材煤炭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年生产100多万辆汽车、1000多万台空调,以及食品饮料等,大量的产品需要运出去,同时大量的钢材、汽车零部件、建材、煤炭需要运进来。
由于港口物流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造成了武汉西南水运货物先用汽车运到东北方,然后上船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数据显示,一个集装箱从沌口运到阳逻走公路,要花1300元,而从阳逻下水运到上海,却只需500元。区域公路运输成本较高,陆运和水运成本相差之大,令人惊异。
短板就是机遇。到2020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值预计将突破5200亿元,必将释放出巨大的物流需求。
底气充足来自区位优势
水路交通便捷 腹地远及长江上游省市
显然,仅靠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物流量,难以达到上述目标。但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港口物流园的腹地辽阔。
港口物流园辖区范围从上游的水洪口(洪湖新滩)到下游的武汉三环线(国博中心),总规划面积14.12平方公里,分为沌口、纱帽——军山、邓南——通津三个港口物流区,目前已建成泊位20个,临时性简易泊位近50个。
区域内水陆交通便捷,以京珠、沪蓉、福银、汉洪等高速公路为骨干,区内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铁路建有连接京广和京九铁路线的开发区专用铁路线及货站。
港口物流园直接经济腹地为武汉经开区及武汉市,间接腹地为长江上游省市及湖北省内其他区域。四川、重庆、河南、湖南、陕西和宜昌等区域的货物,都可在此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