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烟台新闻网|时间:2016-11-21|栏目:军事
文革平(左)走访贫苦户。通讯员陈家胜 摄
召开村民“屋场会”商讨论发展方向。通讯员陈家胜 摄
发展中的村企。通讯员陈家胜 摄
荆楚网记者王建锋 通讯员陈家胜
在建始县三里乡,有个远近闻名的上访村——绿荫,村中爱出扯皮户,让历届村书记十分头疼,乡、县领导更是无人不晓。
2016年初,身为乡里公务员的文革平临时受命,当起了村里的“代”书记。没想到几个月下来,村里的民气顺了、民风正了、人心齐了,各项事业红红火火。
文革平到底何德何能,短短几个月就让这扯皮村从里到外变了样?
用公心立信 要的是把一碗水端平
2015年底,绿荫村原老支书因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优亲厚友被免职后,村里一直没能选出个书记来。文革平临危受命,成为绿荫村新任驻村干部,并兼任支部书记。
有名的“上访村”究竟是哪里不对劲?为了弄清问题根源,文革平一到村,首先走访村里号称“八大金刚”的几位老上访户。
四组老上访户吉少权,听说有村干部要到家里来,关上门就躲屋里看电视,任凭文革平怎么叫门就是不开。“邻居听说文革平是下派村里的书记,也好心劝他别白费功夫。
“我就不信他一天不出门!”文革平搬了把椅子,踏踏实实在院里坐了下来。几个小时过去了,实在憋不住的吉少权走了出来。
两人从简单寒暄,到称兄道弟,到倾心交谈,吉少权被文革平的真诚打动了,满肚子的抱怨也一股脑儿倒了出来。其实,吉少权的委屈无非就是村干部没将自己认定为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也没抢到指标等等。
“你的事,包在我身上,我要让你心甘情愿不去争当贫困户,而是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临走时,文革平给吉少权撂了一句话,让他调整好状态,准备大干一场。
从与吉少权的谈话中,文革平意识到,村里贫困户的认定透明度不够、公信力不强,必须彻底来次重新甄别。
家家到、户户落。文革平先是把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仔细访查了一番,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通过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党员会、屋场会、火坑会等大小28个会议,以群众推荐、党员审定、村委及驻村工作队审核的方式,重新选定精准扶贫对象66人、35户。
选准了真贫、真困的人,也就堵住了另一些人借穷迎富的邪门心思,更是封住了大家七嘴八舌大议干部假公济私、优亲厚友的嘴。为了这个结果,在近两个月时间里,文革平鞋磨破了好几双,笔记本记满了好几个,手电筒电池换了十多对。
“白天在村里,晚上在村里,到了周末还是在村里。他这书记当得都把家当旅馆了。”文革平的爱人说起老公,一脸的不高兴。
用责任立威 发展才是硬道理
家无富不兴,村无富不宁。
文革平走访民情中感受到,绿荫村之所以爱扯皮,根本原因是穷。发展的问题不解决,村里就不可能长治久安。更何况,村里2016年要整体脱贫,几十户贫困户的收入必须得到保证。
8组村民刘永清的景阳鸡养殖,让文革平茅塞顿开,他决定将这产业定位为“短平快”项目的首选。未解决销路,文革平利用朋友关系,同广州一农业科技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凡绿荫村生产的农产品,全部按大城市精品菜的采购价收购。
哪些人来养?
8位老上访户首当其冲。技术有保证,销售有市场,景阳鸡养殖一呼百应。吉少权等老上访户,相继成为景阳鸡养殖大户,目前仅他们所养的景阳鸡就达万余羽。
有了事干、有了盼头的他们再也不把心思花在对村干部的“挑刺”上,而是一心钻研养殖技术、争当致富排头兵。
“平哥是个做事的干部,我们全村人都尊重他。”吉少权说,过去自己是上访领头人,现在要做致富领头雁。今年有1000多只景阳鸡可以出栏,纯利润30000元没问题。明年计划发展到3000只左右的规模。
文革平并不满足仅在村里发展几只鸡,他正谋划“打”一套“长拳”——非常适合在绿荫村种植的金果梨,就待10月一到便下栽,一期计划发展200亩。这种目前主要出口欧美地区的水果产量高、口感好,亩产值可达8000元到12000元。大规模在公路边种植的话,可以打造出连片的农家乐自采果园。
文革平还号召打工青年陈贤荣返乡办起了村里的第一家村企,生产工艺鞋垫,现有的6名工人全都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村业+村企+乡村旅游,是文革平给绿荫村拟定的致富路子,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响应。
“全村人的脱贫致富,是我的中心责任,我必须交好这份答卷,没任何价钱可讲。”文革平如是说。
用感情立形 真亲民才能真爱民
有求必应是文革平对村民的承诺。
陈贤荣回乡办厂差几万元资金,文革平主动帮他到银行担保。二组村民周之怀无偿让地让组里修公路,但自家通户路受到影响,文革平亲自坐镇,指挥挖机修通他家入户路。
今年6月1日,绿荫村遭受几十年一遇大暴雨,文革平越过三道公路滑坡,冒着生命危险赶到村里,村民们一时都不敢相信。
195米的二、三组公路连接线,因相关农户闹矛盾10多年不曾修通,文革平连续一周不间断上门做工作,成功化解他们的心结,打通村里的“肠梗塞” ……
94岁孤寡老人余致菊卧病在床无人料理。文革平动员村里的爱心妇女张延菊接来老人照顾起居。隔三差五,文革平便会去搞搞照料“检查”,并给老人带些爱吃的醪糟、牛奶等。
“没有不能感化的村民,只有不爱投入的干部。” 文革平总结自己的进村工作,认为干部只要能真正沉下去,真正为老百姓干实事,秉以公心,就一定会得到老百姓认可。
文革平还在村里建起了支由党员和中心护长组成的民调队伍,负责就近调解邻里的家庭纠纷,组员们调解不了的,文革平就上。“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文革平号召组员以心换心,把邻里和睦当成中心工作来做,包括乡里乡亲有什么困难,必须义不容辞想办法。
在绿荫村,别人家里的事,就是自己家里的事。文革平用半年多的时间,让大家懂得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他自己更是事事关心,事事力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绿荫村,说起文革平无人不竖大拇指。他走到哪里,哪里就分外热情,“平哥,平哥”的叫声,让人听着倍觉亲切。
为群众着想,替群众办事,文革平把他的亲民、爱民之心,深深地扎进了这方水土,并从中找到成就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