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烟台新闻网|时间:2017-7-12|栏目:教育
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的问题表示关注。肥胖率过高、心肺功能下降、运动能力趋低、视力不良检出率不断攀升,这些问题表明,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现状并不乐观。教育界人士和专家认为,缺乏运动是导致目前状况的重要原因。
那么,中小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场地、时间到底都去哪儿了呢?
场地设施去哪儿了?
“70后”、“80后”记忆中的丢沙包、跳皮筋、滚铁环等体育游戏如今在学校中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电脑游戏、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对青少年产生更大诱惑的娱乐方式。静态生活方式导致“宅文化”大行其道,学生似乎只需要一块电子屏幕就可以“自给自足”。
一些教育人士认为,把学生从电子游戏前引导到体育活动中来,客观上的硬件是先决条件。城市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学校愈发拥挤,教学楼一幢一幢拔地而起,操场如果还是那个操场,体育运动自然就不够用了。
福建师大附中副校长温青介绍说,学校为了解决体育活动的空间限制,利用依山而建的地理特点,把操场改造成了三层。“一层是篮球馆,二层是乒乓球[微博]和羽毛球[微博]馆,三层是露天的足球场。除了解决场地拥挤难题外,还有个好处是,雨天时的体育课不受影响。”
“上天入地”式的操场建设对于城市中小学来说已不是新鲜事。一些学校碍于空间有限,课间操和“体锻课”只好按年级轮流开展。此外,一些学校中原有的体育项目和设施也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福州实验小学副校长王强有着20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据王强介绍,现在很多学校都没有单、双杠器械了,体育课中跳马等技巧性项目也不开展了。“安全是体育课的第一要务,容易受伤的器械很多学校都不用了。学校计划和文化创意公司合作,引入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有趣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活动设施。”
保留了很多体育器械的一些学校也告诉记者,单、双杠等有危险的器械基本闲置,用的时候只做“引体向上”等简单的力量训练,其他技巧性体操动作都不做了。
上一篇:印度一高官:强奸有时对有时错